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集团资讯

集团资讯

基坑工程 防水专题培训

发布时间:2020-04-14 11:32:50     分享到:
\
2020年4月11日下午14:00在集团24层会议室召开了基坑工程、防水专题培训会议。集团科技部、各公司生产技术质量人员、建筑公司各项目部相关管理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集团技术顾问张吉人做为本次会议的主讲人,重点从地基基础工程和防水两个方面进行讲解及培训,主要内容如下:
一、地基基础工程控制:
(一)水土性质解析
1、地基基础的施工首先要根据设计的地基基础要求进行,而设计选择的地基基础形式和对地基的处理又是根据建筑功能、体型、建筑结构、荷载分布、地基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地基基础承载能力、沉降控制、施工可行、造价适当合理选择。
2、采用桩基时,应对桩基类型、持力层选择进行分析评价;应提供桩的极限侧阻力、极限端阻力和变形计算的有关参数;宜对沉桩和成桩可行性、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和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3、岩土工程勘察不仅是客观的反映工程地质条件、而且要为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和建设全过程服务。岩土工程勘察要提出资料真实准确,评价合理、建议可行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或工程咨询报告。勘察报告应提供地基土和地下水的基本情况。
4、对于不同土的密实性“岩土勘察规范规定”,黏性土“软硬”用液性指数分类,粉土密实度用孔隙比e分类;粉土“湿度”按含水量w分类;砂土“密实度”用标惯锤技术N值分类,碎石土“密实度”用N63.5分类。
5、工程地质中最重要的是土的分类,性状、层位、层厚、压缩性,承载力、地下水的条件。地勘报告还应提出拟选择持力层和下卧层土的性状及如何处理的建议。实践中,设计人员对黏性土用标贯击数N判别软硬也是常用方法。
6、对地基土而言,卵石、砾石为强透水层,砂类土为张透水层,粉质粘土为弱透水层,黏土为不透水层,粉土的透水桩介乎沙土和黏土之间,砂质粉土接近中等透水层。
7、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地表岩土层包气带中以各种形式出现的水。上层滞水接近地表,对基础施工有影响,应考虑排水措施。
8、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建筑工程的影响
(1)对下水对建筑地下结构产生有浮力作用,引起基础上浮,造成地下结构损坏,应进行建筑地下结构的抗浮设计,对结构的整体稳定进行验算和地下结构构件设计。
(2)针对地下水对建筑基础的渗透、侵入应进行地下建筑外防水设计和确定地下室外墙及基础的混凝土抗渗等级。
9、了解水的特性对建筑的影响,非常重要,建设时要考虑抗浮,防水、基坑施工降哪层水,截水帷幕桩底插入到哪层土,封住哪层水;降水井设在哪层土上,抽哪层途中的水,如果不了解水和土,是无法合理处理的。
(二)基坑工程解析
1、基坑支护作用一边是保证基坑周边建构物、地下管线、道路的安全和正常使用,二是保证主体地下结构施工和基坑边坡的安全。降水是疏干基坑,支护和降水共同作用是为基础施工创造条件。
2、基坑工程设计支护结构体系的选择,保证安全性是第一位,支护结构设计,都需要在“受力计算、构造处理、工程经验、综合分析”的把握下进行。
3、基坑工程的支护结构体系和挖土、防水、限载、检测是一个系统工程。
4、基坑工程施工: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基坑施工成型阶段,另一个是基坑完成、成型后,使用维护阶段。
5、土钉墙最大水平位移一般主要发生在墙体顶部。越往下,移位越小。土钉在墙面竖直方向上的最大承受力也大体呈现中部大、而墙体和墙顶受力小的鼓杜型的规律。
6、针对基坑锚杆(索)设计与施工方案常遇的问题,专家论证意见:
(1)注意套管跟进,应排除套管内的土。写明锚杆二次注浆控制时间,土钉锚杆检实施要求,钢绞线杆体应在拔出套管钱插入孔内。
(2)成孔后立即放入锚索,严禁成批成孔,以防踏孔。
(3)本层锚索待注浆体达到强度的80%以上,锚索张拉锁定后,才能向下挖土。
二、防水专题解析
防水是建筑工程的重要部分,建筑防水主要有三个部位,一是地下工程部位,功能要求防潮,防渗,二是屋面部位,功能要求不能渗漏,如果渗漏影响使用也影响节能效果。三是厨卫间部位,严禁渗漏。
下面重点谈地下工程防水。最好是一开始就不要让水进来,把防水层做好。
   但是目前现在很难达到这样的标准,主要原因是:一低价中标,二是抢工期,危害主要有:地下工程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容易滋生各种微生物和病菌,对储存的物资容易霉烂、失效。电线受潮会短路,引起火灾。渗漏水还会加速结构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缩短建筑工程寿命。
从我国现代地下防水工程技术的发展来看,只要把地下工程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全面贯彻落实政策是先导,不搞低价中标,设计是前提。材料是基础,不要用假冒伪劣材料。施工是关键,精心按规范进行操作,管理维护是保证,不被后续工序和使用过程当中的损坏防水层,并遵循“因地制宜、按需选材”的原则,采用基层防水的施工技术,我国的地下防水做到不渗不漏是完全可以的。
 

微信官方网

COPYRIGHT 2012 山西诚泰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003744号 晋公网安备 14010902000689号 技术支持:山西诚泰集团信息产业技术中心